變壓器發明于1886年,當時的變壓器都是干式變壓器(有時簡稱“干變”)。限于當時絕緣材料的水平,這時的干變難于實現高電壓與大容量。
從19世紀末期起,人們發現采用變壓器油可以大大提高變壓器的絕緣和冷卻性能,于是油浸變壓器就逐步取代了干式變壓器。二戰后,世界經濟得以恢復與重建,尤其是在歐洲與美國更有了迅猛的發展,一些大城市以極高的速度向著現代化邁進。隨著城市供電負荷的不斷增長,住宅的密集化以及高層建筑、地下建筑的增多,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既深入符合中心,又能防火、防爆且環保性能優越的變壓器,于是干變又重新被重視和采用。
早期的干式變壓器都是浸漬式的,由于所用絕緣材料價格昂貴,加之防潮性能很差,因而它的絕緣水平較油變要低得多,故障率也較高,價格也較貴,從而影響它的廣泛使用。應當認為是形勢的發展迫使人們去研究更新型的干式變壓器。從1964年德國AEG公司研制出第一臺400kVA、20kV的環氧澆注式干式變壓器起,干式變壓器的發展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