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解凍”
我國第一條特高壓輸電示范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輸電示范工程于2009年投運至今,業界對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的安全性與經濟性一直爭論不斷,因此第二條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項目比預期推遲了3個月才通過核準。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這一工程獲得國家核準,標志著特高壓交流工程加快了發展步伐。”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另一交流特高壓工程錫盟—南京輸電線路或將于下月獲得國家發改委的“路條”。
據了解,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起于安徽淮南變電站,止于上海滬西變電站,線路全長656千米,靜態總投資185.36億元,由安徽、浙江、上海電力公司共同出資建設。其工程規模要比第一條晉東南—南陽—荊門輸電示范工程項目大一半以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認為,目前特高壓交流電項目還處在發展階段,國家發改委會陸續批準以后的項目。
從短期來看,特高壓交流電項目可以有效緩解“西部窩電、東部缺電”的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東部11個省市出現2000多萬千瓦電力缺口的同時,內蒙古、東北、西北等地卻被曝有嚴重的“窩電”現象。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交流特高壓投資規劃將達2600億元。中國是目前唯一建設商業化應用特高壓輸電網絡的國家,以解決能源主要分布地與主要消費地不一致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
不過,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對淮南—上海項目提出了異議。他表示,特高壓主要應該用于長距離、大功率的輸送,從淮南到上海的距離是沒必要用特高壓的,這應該是一種實驗性的項目。
周大地同時表示,如果淮南到上海項目只是長距離運輸的一部分,即與以后的長距離特高壓項目銜接的話,其經濟性倒是可行的。
“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是特高壓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畢竟正在運行的線路只有一條,安全性和經濟性仍有待觀察。”林伯強如是說。
隨著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項目的“解凍”,電力設備拐點或將到來。
據世紀證券分析統計,年初以來,電力設備跌幅達到22.21%,但三季度以來跌幅收窄,走勢略強于大盤。其中,子行業分化明顯:高壓一次設備的業績下滑主要受到主干網投資規模下滑的影響,中低壓設備良好的表現源于農網改造的持續推進;二次設備受到智能電網全面推進,高景氣度持續,相關公司配電自動化業務開始放量,智能變電站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隨著節能減排的推進,電力電子節能將獲得更加普遍的應用。
因此,樂觀預計拐點將在四季度出現,主要有四大支撐因素:(1)未來五年包括特高壓在內的電網投資將達到2.1 萬億元,在用電壓力下,2012 年電網投資必然要大幅提升;(2)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項目獲得發改委核準,預示特高壓交流項目在推遲了近半年之久后重新開啟;(3)2010 年下半年國網中標價格趨穩且略有回升,同時主要原材料價格也有下降的趨勢,毛利率拐點出現;(4)估值水平達到新低,風險充分釋放。
據悉,“十二五”國網配網投資將達到7500億元,配電網投資獲得空前的重視,中低壓一次設備將會繼續享受投資的拉動,配用電自動化程度將顯著提升!笆濉眹W將新建110kV 及以上智能變電站5100 座,改造1000 座,智能變電站智能化部分投資達到630.8 億元;從國網前四次招標可以看出,智能站的比例在不斷提升,建設進度加速明顯。以節能電機、
變頻器、電能質量管理為代表的電力電子節能應用將為節能做出顯著貢獻。另外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將推動相關節能設備的進一步推廣。